Tesla 再次因門柄問題登上新聞版面。近日,美國監管部門對 Model Y 車門把手故障展開調查,因為有車主在事故中無法順利打開車門,存在嚴重安全隱患。這件事迅速引起廣泛討論,唔單止關乎 Tesla 本身,仲牽涉到近年汽車設計嘅一個大潮流 —— Door Handle愈來愈花巧,卻失去咗原本最簡單直接嘅功能。

tesla
車門把手本來係汽車上最「理所當然」嘅設計:一拉即開,簡單、直覺、可靠。但隨住設計師追求更高嘅空氣動力學、流線美感同科技感,門柄逐步走向隱藏、觸控、電動彈出等設計。Tesla 正正係呢股潮流嘅帶頭品牌之一,但亦因為呢啲設計,幾次捲入「安全 vs 美學」嘅爭議。
今次 Model Y 門柄故障,就再次將問題推上風口浪尖:當科技感凌駕實用性,代價可能係危急時刻嘅一條人命。

tesla
Door Handle 設計演變:從機械到電子
回顧汽車歷史,傳統門柄通常係一條簡單拉手,內部連接機械桿件,結構粗獷但非常耐用。操作方式簡單:拉起,門就打開。無論係日常用車、抑或緊急逃生,反應時間都可以壓到最低。
但近十年,設計師開始大玩「隱藏式」與「flush handle」:
- Jaguar、Range Rover、Aston Martin 等品牌,都採用電動彈出式設計,車身平滑無阻力。
- Tesla 自家嘅 Model S、Model 3、Model Y 亦跟上潮流,要按壓或推動門柄才可以開門。
對設計師而言,呢啲細節係未來感嘅象徵;對工程師而言,仲有 aerodynamics 優勢。但對車主而言,就變成要「學習」如何開門,甚至喺極端情況下,付出更大代價。

Tesla 門柄問題唔係第一次出現。早前已經有車主投訴過 Model 3 門柄會因結冰卡住,冬天使用極不方便。而今次 Model Y 的事件更嚴重 —— 有報告指出,車主在事故後想打開車門,但電動門柄完全失效,導致乘客被困,潛在後果非常可怕。
美國監管部門已經正式介入,調查 Tesla 門柄設計是否存在系統性缺陷。從安全角度睇,汽車嘅任何設計都應該以「緊急可用」為首要考量,否則就等於本末倒置。
行業評論與比較
CarMagazine 等媒體對此已有尖銳評論 —— 「車門柄正正係簡單嘢複雜化嘅最佳例子。」 原本一個小小零件,應該係汽車上最不需要學習的操作,如今卻成為設計師炫技的平台。
相比之下,有啲品牌仍然保留傳統設計。例如 BMW、Audi 部分車款,即使轉型電動化,仍然選擇保留直覺式門柄,避免用家混亂。對比起 Tesla 呢類「極端 futurism」,顯得更加務實。
放眼加拿大市場,門柄問題更加明顯。大家冬天開車經常面對結冰、積雪,傳統機械門柄雖然會凍硬,但稍微用力拉仍有機會打開;而隱藏式電動門柄則極容易被冰雪卡死,甚至完全無法使用。
對於多倫多或滿地可嘅用家,呢種情況唔只係不便,而係直接威脅安全 —— 如果發生事故,幾秒鐘嘅延誤可能已經造成悲劇。這就解釋咗點解加拿大車主對 Tesla 門柄設計嘅批評聲音,特別強烈。
Tesla 門柄事件再次提醒: 門柄係一個再簡單不過嘅零件,過去幾十年從來冇人覺得需要「重新發明」。但近年追求流線美學、科技感,反而令原本最好用嘅東西變得脆弱。
有時候,「一拉即開」,先至係真正最先進的設計。

Mercedes
Tesla Model Y 門柄新聞,唔止係一單單一事件,而係折射出整個行業嘅矛盾:汽車設計究竟應該以 安全實用 為本,定係以 未來感 為優先?
在加拿大這樣嘅市場,答案其實非常清晰 —— 用家更重視直覺、安全、可靠。Tesla 同其他品牌,都需要記住,設計唔係用嚟炫耀,而係要解決問題。否則,「簡單複雜化」最終只會成為汽車設計史上嘅諷刺。
想睇更多車壇新聞?
歡迎重溫我哋之前介紹過嘅

周末 Road Trip 靈感:Sunday Drive 精選加拿大駕駛路線

2026 Audi Q3 |小型豪華 SUV 的再挑戰

2026 Cayenne Electric 展示保時捷未來內裝:Flow Display 與個人化體驗

誰能留住車主?2025 汽車品牌忠誠度排行榜公佈

安省強制叫停測速相機:納稅人獲保障?
